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西安雕塑本身是一种技艺,而且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艺。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只注意到了它技艺的一面,而对它作为文化形态的一面却有所忽视。或者,大家都承认雕塑是艺术,但要说它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则有人会提出疑义。举个例子,不久前有人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论雕塑文化的内涵》,但却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有人坚持要把题目改为《论雕塑的文化内涵》,理由是‘雕塑文化’这个概念不能成立。其实,雕塑文化像电影文化、戏剧文化、诗歌文化一样,在逻辑上和文理上是说得通的。雕塑不仅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而且它自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讨论。把雕塑当作一种文化形态,并非是人为的拔高它,而是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具有这种品格。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从西安雕塑与人们生存状态的关系说起,人们(包括原始人在内)之所以用石头、陶土以及其他材料做出立体的形状,不只是为了视觉的愉悦,也有为了生存的功利目的,还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和满足精神的需求。所以,雕塑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既与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又超越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形态的精神文化。当然,雕塑作为立体的造型,主要通过视觉与触觉感应和作用于人的心灵。即使从属于建筑和周围环境的雕塑品,专门起装饰作用的雕塑品,也都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它作为艺术综合体的一部分起这种作用的。人们欣赏雕塑,眼是欣赏形式和风格语言,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后,人们便会对作品提出‘问题’,这作品的内容、意义是什么,它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等等。古今中外的雕塑艺术都不是单纯的欣赏品,而是与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例如王宫、庙堂、神殿或园林、墓室里的雕塑品,莫不是如此。到了近现代西安雕塑本体论和雕塑艺术自律性的理论被提了出来,雕塑本身获得了发展,这是一种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形式的扩张。形式的扩张和形式主义的蔓延,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新问题。强调艺术的“原创性”,艺术形式和语言的不断革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近30年来西方艺术中讨论“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矫正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只关注形式语言而忽视自己文化品格的这种趋势。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